我们对于教育的认知被这次的疫情扒了个一干二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陈立教育圆桌 Author 陈述立说
鼠年之初的疫情在最初给整个社会“当头一棒”,在十几亿人在筹划着阖家团圆之时,“封城”“禁足”一时间似乎给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暂停不会太久,但现在好像已经不短了,尤其对于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停工、停业、停学,十几亿人各自居家不出,这样的时刻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恐怕也就这么一次,不会太多。这种“暂停”给各行各业造成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是不言而喻的。
但不得不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迅速发展到时常至人眩晕的社会而言,这样不得已的暂停,从另一个层面看,似乎又是社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下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民众逐渐对公众事业从业人员的理解,对捐助透明度的要求,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诉求,我们就能够理解:正视每一次危机,积极应对每一次的危机,是确保正向发展的基本素养。
危机到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选择无视造成危机的原因以及拒绝顺应危机作出积极改变。
就像17年前,官方言论“疫情在控制中”,而勇敢的钟南山医生用专业扯下了那块遮羞布:病原不清楚,药物不清楚,传播途径不清楚,何以敢说疫情在控制中?而17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他将“有限的人传人”明确为“人传人”。去掉一个简单的定语却遏制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疫情传播。然而,17年间,我们能够直面危机的原因和勇敢的改变,进步了多少呢?或许,有一些,因为,此次钟南山医生是受邀到武汉,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爆发之前。或许,提前了一些,或许,官方了许多。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是总归没有让人太失望。
17年前的非典,并未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停工停学。在春节放假期间的这次疫情,面对“居家”、面对“延迟复工、开学”等控制疫情的政策,教育似乎反应特别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口号,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所有的线上培训机构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了线上教学,所有的学校都积极召集教师进行网上授课,朋友圈肉眼可见的家长、老师孩子们早起晨读,一份比一份严谨的课表迅速新鲜出炉。
放假对孩子们而言比上学还累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不争的事实。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只为了能够满足自己“反正我报了尽责了,学不学在孩子”的心态。在课外补习班各种贩卖焦虑之下孩子们的业余时间被各个学科各种老师填满。家长们平时各种自责认为陪孩子的时间少,亲子时间不够,与孩子无法交流。那么趁居家避瘟的时间,恰恰是与孩子重拾亲子时光的好时间。这样的暂停时间可不多。然而,还在放假过程中的家长就被“停课不停学”重燃激情,通过网上给孩子报了比平常还多的补习内容。一时间,孩子们哀嚎一遍,亲子关系再次陷入困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再次受到打击。
课外辅导机构屡禁不止,为给学生减负,为杜绝教师各种形式的有偿补课,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课外补习机构转学科补习为素质学习。然在“停课不停教”的引领下,课外机构纷纷线下转线上,提供出了参差不齐的各种语数外物理化课程,明目张胆的开始进行学科补习,甚至不少机构打出了“停课不停学,提前学新课,在家弯道超车”的口号。
一家人24小时同一屋檐下居然不知道如何高质量度过亲子时间;“停课不停学”就必须马上把语数外课程上线,把新课提前,面对社会对各个部门工作的关注,教育立刻背起了本不应属于自己的“猴子”,开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模式。
这一次,我们对教育肤浅的认知,被个疫情扒了一个一干二净。
在全国停工停业停学的时候,教育大可以这样做:
1.鼓励和指导家长与孩子们进行高质量的亲子活动,例如共读一本书,讲讲家庭故事,整理家庭照片,共写抗疫日记,看几部高质量的亲子电影,鼓励家庭故事会,赛诗会,才艺展示会,每天一菜厨艺展示,家务学习,今天我当家安排家人一日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2.鼓励和指导家长帮助孩子们利用停学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梳理。
3.家庭共同或者各自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运动、艺术、语言,在疫情解除时做家庭新技能展示。
4.鼓励孩子们和家长在家上网了解关于疫情的内容,做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参与。
5.鼓励孩子了解疫情到来时,各领域人员的工作情况,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
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甚至社区进行局域展示和交流。任何一项活动都比让孩子教师们拿着课本装模作样的有实效。
还有很多我们能够想见的各种适宜在居家完成的“学习”,遗憾的是,这一次我们成功又完美的回避了所有能够让孩子和家长们对此次疫情带来的特殊时段的深刻回忆,而一把成功的将所有的学生与家庭拉入了“学习即书本,教育即讲课”的怪圈。
中国的学生,不是学的太少而是太多;中国的学生,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中国的学生,不是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而是从来没有自己的时间,更没有人舍得让他们“浪费”时间去“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中国的学生,不是自私冷漠与社会疏离,而是我们只想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自己的书”,从来没有承认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
我们整个社会,将“学习”,“学生的成长”粗暴、简单的圈禁在了那一本本学科课本上。这种圈禁,比疫情带来的居家更可怕。长时间的圈禁,当时间给到自己,空间给到自己时除了刷手机玩游戏却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当亲人陪伴自己时却不知道如何相处。
这才是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地方——我们希望培养独立的人却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让他们符合人群的统一标准。尤其是家长,面对自己无处安放的焦虑,还要把这焦虑四处散播,更可悲的是,相关部门却无法调整这种焦虑,只能以一次又一次非专业的妥协来“让人民满意”。可惜,教育的专业性不如医疗的专业性事关生死,能让人迅速噤若寒蝉,所以才多了这许多的不休争论。不知道当初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有没有想到这一点。
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危机带来的升级机遇,更无法掌握如何重新定义人与社会的关系。
许多时候,暂停,不是一件坏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前进,前进的太快,甚至大部分人忘了为什么前进,只因为别人也在前进,只因为不得已的裹挟。
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关注家庭对社会的贡献,关注社会发展的进程,深刻的理解学习与生活的意义,让孩子们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样的“暂停”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一定是良性的,这样的“暂停”不会直接让孩子们多背几个单词,多做几道题目,但在正向引导下一定会提升孩子们对学习意义的认知和为了参与社会而点燃的学习热情,这样的“固本”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长久而深远的。
在他们的记忆中,从此会有一个与父母24小时共度的为了国家而克制自己外出的难忘的春节假期,这个假期,充满了亲情,热情,充满了感动与希望。他们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父母为了家庭的安康,为了国家的安宁作出贡献。这将会是他们未来记忆中多么自豪和难忘的事情,这也是他们能够讲给下一代的故事。
他们在此次事件中,通过信息搜集,交流、思考所沉淀出来的对生命的理解,对家庭的认知,对社会和国家秩序的认同,将会是他们成为新一代公民时的特点。他们会成为政府官员,商业精英,又或者平凡普通的劳动者,会在多年之后面对如此一般或者比此更甚的社会危机,那时的他们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再一次进步?
这些难道都不是教育吗?
在此次疫情中,“教育”真的应该停一停:从书本走出来,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的课堂走出来,让学生们看看真实的社会;从“背猴子”中走出来,给全国的家长一份高质量的家庭指导建议,让家长回归第一教师的角色;从教与学的桎梏中走出来,让家庭,社会,他人都成为孩子的老师,让他们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生命。
面对这一次疫情,被扒光的不仅是教育的认知,更有家庭教育的苍白与无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薄弱,家校关系的畸形。
我始终坚信,适当的暂停不是坏事,只要不忘掉出发,我更坚信,顺着旧航线,不可能找到新大陆。这次的疫情,需要每位家长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家庭建设的能力,需要每位教育者审视学生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校的恪尽职守,但愿不是在错误的路上狂奔。
作者 | 陈立
转自 | 陈立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
排版 | 育中方略
版权说明 |高效课堂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